顾名思义,第三方检测是指由出于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第三方可以和两个主体有联系,也可以独立于两个主体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检测技术的持续提升,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第三方检测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下游涉及众多领域,涵盖工业、农业、日用消费品制造业、采矿业、电子电器行业、医药行业等。当我们购买黄金珠宝时,厂家带有的检测证书帮助花钱的人可以迅速有效地辨别其真假与属性,珠宝公司也由此证明了产品的真实性。日常生活中,我们买到的很多商品都带有类似的检测报告。此外,检测业具有客户数量多且客户群体广泛的特点,其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各行各业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政府部门或者个人消费者等。
对企业来说,第三方检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了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商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严控自身质量管理工作外,还一定要做好供应商的质量检验,确定保证产品销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不仅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规避“信任危机”,又能够为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强大的服务平台。因此,与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进行合作,无论是厂家还是单位,都能轻松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国家来说,质量检验则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技术基础之一。今年3月,经过推荐遴选,《关于提升检验测试装备技术能力支撑产业升级发展的提案》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4900多件提案中脱颖而出,成为由主席会议确定的76件重点提案之一,足以说明检验测试作为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升级的重要一环,对推动产业升级有“四两拨千斤”之力。
欧美国家的检验测试的机构自18世纪萌芽,如今已形成了规范成熟的市场,以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等为代表的的机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迅速扩张,逐渐发展成主导全球检验测试认证服务市场的跨国集团。
我国检验测试行业发展较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检验测试行业正式起步,这一时期以国有机构为主;2003年,检验测试行业向民营检验测试的机构开放;2005年,外资检验测试的机构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2010年后,食品、环保、贸易、医疗行业均发布有关政策推进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建设,我国检验测试行业开始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11年,检测行业被确立为独立的高新技术服务业。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测试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499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3600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国检验测试的机构4.9万家,从业人员超140万人,当年向社会出具相关检测报告5.67亿份,年度营业收入3586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国检验测试的机构营业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78%;出具的检测报告增长72.3%,年均复合增长率11.5%。
但是,伴随着检验测试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扩大,行业的薄弱点也由此暴露。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自市场监管总局于2018年正式成立后,联合有关部门共监督检查检验测试的机构4.3万家次,查处违法案件6000多起,撤销、注销检验测试的机构876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21起,行业乱象屡禁不止。此外,尽管我国检测行业的机构数量慢慢的变多,但规模依旧偏小,市场集中度不高,且国内检测市场以国有机构及外资机构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也使得多家检验测试的机构在夹缝中求生。我国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做大做强,还需久久为功。
可以看到,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与服务质量强国战略、推动高水平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从最初的“舶来品”到现在的“重点领域”,时间证明了这一行业的进步与成长。在政策支持与经济的推动下,检测行业依旧处于上升期。
首先是市场的良性汰换。品牌、公信力是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的生命线,客户要凭借第三方检测证实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树立品牌形象,因此会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公信力强的机构,检测企业的公信力壁垒与规模的扩大加固便会通过双向作用得到同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效应会愈发明显,相应地,缺乏公信力或技术支撑的小型检验测试的机构则会被大量取缔。
其次为技术的加持。伴随着智慧检测、移动医疗等新势力的发展,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会积极推动数据利用的最大化,从而扩大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如安车检测依托自身的专业经验与技术实力,开发了全栈数字化工具——安车智慧检测系统,帮助检测企业降本增效,用技术+资源赋能检测企业多元化增收。
最后,还需要政策的有力监管和引导,以“看得见的手”为检验测试的机构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旧事物的消亡必将伴随有检测行业积极向好的市场秩序的出现,而这,只是时间问题。
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检测产业对我们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意义,在有关政策的持续完善下,相关企业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公共服务与平台共享,是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久久为功的长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