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一直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较低的领域,目前绝大多数的市场占有率被奥林巴斯、富士、宾得三家日企占据。而此次澳华的计划上市,带来的不止是资金,更有活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产内镜将进一步加速发展,实现国产替代。
内窥镜一直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较低的领域,目前绝大多数的市场占有率被奥林巴斯、富士、宾得三家日企占据。而此次澳华的计划上市,带来的不止是资金,更有活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产内镜将进一步加速发展,实现国产替代。
国产与进口的竞争和替代,一直是行业内经典的范式对比,甚至划分为两个流派,而这也是内窥镜行业必须讨论的问题。
根据国元证券推算,2021年全年内镜诊疗设备市场规模约为62.9亿元。而根据澳华内镜招股书和开立医疗的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华内镜总计营收1.469亿元,开立医疗内窥镜相关营收1.796亿元(含硬镜和耗材)。疫情之后,在大部分精力与市场都集中在国内的情况下,按照两家上半年的营收推算,2021年国产内镜占国内软镜市场比例或将逼近10%。从前外资吃肉,国产喝汤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其中让人欣喜的是,医疗器械行业快速的提升,其中内窥镜市场景气度高,销售规模高度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中国内窥镜市场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达到15.08%,全球增长率仅为5.99%。而两家国产内镜厂商的半年销售额却都比上年同期增长超50%,可见国产内镜正在全面加速发力,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与此同时,国产品牌高端内镜和进口品牌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且国产品牌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以澳华为例,身为国产内镜,澳华首先以国内医生的临床需求为主要研发目的和覆盖对象。虽然进口品牌集中性高,但他国的内镜医生有着与中国不同的操作习惯和市场要求。而澳华作为本土企业,能更好贴合本土医生的使用习惯,沟通细节,把握整体研发进度。
值得注意的是,二级以下医院将是内镜设备未来主要的增量市场,国产品牌性能好价格低,医院采购意愿更强,在分级诊疗的推动下,国产品牌基层市场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澳华采取的营销和推广策略与分级诊疗的政策方向十分契合。赛柏蓝器械了解到,在商品市场定位上,澳华采取了多层次的营销和推广策略:
一是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发挥国产品牌价格上的优势,重点布局全国范围内县域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拓国内消化内镜诊疗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发挥龙头医院的引领作用;三是开拓中西部等内窥镜新兴市场区域,加大市场投入,把握市场机遇。
某种程度上,基层医疗市场正是国产品牌“弯道超车”的主战场。奥林巴斯年报显示:公司近些年在中国市场收入稳定增长,在国内的主要客户是三级医院和小部分二级医院,基层医院占比较低。因此国产品牌可以凭借差异化优势和较高的性价比拿下更多的基层市场。
虽然基层医疗市场是未来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但三甲医院仍然是不可放弃的领域。据悉,国产品牌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澳华对国内高清内镜领域做出了更多的贡献。但需注意的是,短期内,国产品牌也很难完全撼动进口品牌在三级医院的地位。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澳华计划拓展营销网络,加强与三级医院合作,提供优质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全面的产品线,实现普通检查、精查、治疗全覆盖。
事实上,随着微创手术在全世界内逐渐普及,微创术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也驱动内镜种类持续丰富。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还能降低整体手术费用,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有研究机构觉得:目前,全高清图像已经满足临床需求,进口品牌已经接近当前技术的“清晰度天花板”,产品更新进入“技术静默期”,这为国产品牌的追赶提供了机会。某一些程度上,国产品牌和日本三巨头在成像技术的差距逐渐缩小。
据了解,深耕内窥镜领域多年的澳华,已经具有了与国际大品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研发与技术层面,澳华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掌握了高清图像处理、内窥镜镜体设计与集成、安全隔离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覆盖了软性内镜领域主要技术范围。
其中,公司十二指肠镜产品、可变硬度肠镜、双焦点内镜及放大内镜等技术均已完成阶段性试验,性能符合预期,有望在未来3年内陆续补足公司主力产品线,并有效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随着产品线的逐渐丰富和完善,内窥镜市场的快速地增长,以及拥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市场等待澳华挖掘。
近日,澳华内镜将于科创板上市。澳华内镜表示:公司本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公司发展的策略,有助于逐步扩大先进工艺下的产能规模,提升公司在内窥镜系统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将逐渐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推动工艺技术水平升级与新产品推出,更好地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此次澳华内镜的计划上市,使其作为国内较早从事软性电子内窥镜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能够最终靠IPO募集资金,并将资金用于医用内窥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从而促进国产内窥镜在生产和技术各方面赶上国际大品牌,实现国产替代。
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国产品牌都面临着新的机会:内镜普及度和接受度的提升,疫情的影响提升国产品牌的信任度,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国产品牌的竞争格局较好……多个维度都给国产品牌弯道超车的空间。但无论如何,国产替代都会是内窥镜行业发展的主旋律。